小學英語教學課前導入的策略研究

感謝您關注“永大英語”!
小學英語教學課前導入的策略研究
時文婷
摘要:分析課前導入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本文介紹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課前導入的基本原則。結合實例,從復習導入法、歌曲導入法、游戲導入法、媒體導入法及視頻導入法五個方面,提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課前導入的設計策略。認為課前導入作為一堂課開始的重要環節,可以起到加強英語銜接、提高閱讀興趣、記憶英語詞匯、營造閱讀情境等輔助作用。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課前導入
引言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它如同一場聚會的開胃菜,也如同一首樂曲的前奏。高效的課堂導入可以讓學生對英語閱讀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樣地,科學的導入能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在日常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雖然很多教師會進行一些課前導入活動,但是對于課前導入所起作用的重視度不夠。面對這種教學現狀,結合英語學科的教學特點,圍繞如何有效開展課前導入設計提出一些看法。
一、課前導入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面對一些小學生對閱讀學習不感興趣的問題,如何在一堂課開始時就牢牢抓住他們的心,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點或者閱讀教學的難度,在課堂教學開始前圍繞閱讀文本開展一些趣味性的引導活動,快速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改變他們對英語閱讀學習的態度,提高他們閱讀學習的主動性,讓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另外,教師還可以圍繞閱讀教學中經常出現的一些學習難點和重點知識進行提前預習,如新舊詞匯的銜接、閱讀情境的創設等。科學的課前導入可以為接下來的英語閱讀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讓小學生的后期英語閱讀學習變得輕松。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課前導入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新課標提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凸顯小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一定的引導激發他們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為此,在小學英語閱讀課前導入的設計中,同樣需要遵從主體性原則。在導入策略的設計中,英語教師要密切關注不同年齡段小學生對英語閱讀學習的需求,圍繞他們的需求進行啟發和引導,以促進其展開各種實踐活動,產生主動探索和尋求答案的欲望。
(二)趣味性原則
學習內驅力是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消除他們對英語閱讀學習的偏見。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的課前導入設計中,教師要遵循趣味性原則,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愛好、天性等因素,在課前導入的設計中盡可能采用多樣化的導入模式,讓其愛上英語閱讀學習。
(三)簡潔性原則
雖然課前導入環節對提高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一堂英語課的教學時間有限,如果花費大量時間在課前導入環節,就會導致教學“頭重腳輕”。簡單、高效才是課堂導入設計的宗旨。因此,課前導入環節的設計需要遵從簡潔性原則,在實際應用中避免出現教學時間過長的現象。
(四)目標性原則
課前導入設計在一堂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每一次課堂導入的實施都與整堂課的教學內容相輔相成。因此,課堂導入設計還需要遵循目標性原則,在設計環節與課堂教學目標保持一致,或者通過課前導入達到具體的教學層次。這些都是英語教師在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問題,否則就會出現“重心不明確”的教學問題,以至于影響學生最終的閱讀學習效果。
三、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課前導入的設計策略
(一)復習導入法,加強英語知識的銜接
已學知識點往往會出現在新的閱讀文本中,新舊知識點的交替是閱讀教學的常態。洞察到這一教學現狀后,為了讓小學生快速掌握和理解新的閱讀文本內容,英語教師可以在講解新知識前,通過課前導入的方式帶領他們溫習學過的內容,通過對舊知識的復習過渡到新知識學習。這種課前導入的設計方式既能讓學生溫故而知新,又能激發他們學習新內容的求知欲(胡蓉蓉 2021)。
例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Unit 4 My 的教學中,教師先從Unit 3 My 的教學內容入手展開課前復習的導入環節。因為在Unit 3 My 的課文中出現過“He is ...” “She is ...”等基礎句型,主要用來介紹某一個人,到了Unit 4 My ,雖然課文中出現了新句型“This is my ,and that is my .”,但是上一堂課學到的知識點依然可以應用到新課時的內容中,所以為了加強兩堂課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教師在課前導入中先讓學生使用“He is ...” “She is ...”句型展開介紹,然后傳授新詞匯,如 、、、 等,并讓其使用“He is ...” “She is ...”句型介紹課本中某一張全家福。這種課前導入的設計方式既讓學生學習了新詞匯,又借助上一堂課中的關聯句型引出介紹家庭成員的方式,對于其接受本堂課中的新句型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歌曲導入法,提高英語閱讀的興趣
英語閱讀教學可以與其他學科進行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其他學科的教學優勢。同時,通過一些新元素的成功導入能激發學生對英語閱讀學習的興趣。音樂是小學生普遍喜歡的藝術方式,尤其是一些簡短、流行的英語歌曲,深得他們的喜愛。為此,在英語閱讀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選擇與閱讀文本有關聯的英語歌曲開展課前導入活動,通過英語歌曲優美的旋律、活躍的音調等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徐虹敏 2019)。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Unit 6 的內容圍繞“顏色”展開,閱讀文本中涉及各種常用的顏色詞匯。為了避免讓小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接觸很多表示顏色的英語詞匯,產生混亂、迷惘的學習效果,教師在課前導入環節推薦他們聆聽英語兒歌 Song。伴隨著優美的旋律,活潑、可愛的動畫影像,學生馬上對所學閱讀內容產生好奇心。這首英語歌曲的內容簡單易懂,將各種顏色與生活中的物品關聯在一起,更容易讓小學生記憶和理解,如“You see them all (你可以在身邊看到他們), is red on the stop sign(停車標志上有紅色), on a tree(樹上有綠色),Blue in the sky and sea(天空和大海中有藍色)”等。歌曲中出現了將要學習的表示顏色的詞,如red、、blue等。歌曲的內容與新課的內容緊密相連,學生不僅在課前導入的輕松氛圍中通過音樂感知了新課的內容,而且在不由自主地哼唱中對新內容產生了一定的聯想。
又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Unit 8 的閱讀教學中,上課前,教師邀請學生一起欣賞英語版的生日快樂歌 to you!學生在日常的生日聚會中常聽這首歌曲,且基本會唱,當音樂響起時,會跟著音樂一起打節拍。這種課前導入方式可以瞬間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
(三)游戲導入法,記憶英語閱讀的詞匯
游戲可以將書本上靜態的知識轉化為有趣的互動,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英語學習能力。常見的游戲有“Look,say and ” “ says” “Hide and seek”“Do the ”等。詞匯是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學生只有掌握閱讀文本中的詞匯含義和用法,才能讀懂課文。因此,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可以結合新詞匯展開有趣的游戲導入,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動力,同時利用游戲互動的方式強化他們的英語詞匯記憶效果(吳昊 2018)。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Unit 1 Our 的閱讀文本中出現的都是小學生目前接觸的各種基礎學科,如、、、、PE、等。在課前導入環節,教師設計了如下游戲互動:首先,讓學生熟悉本堂課學習的新詞匯,帶領他們閱讀文本并理解這些詞匯的含義。其次,邀請一名學生表現某一學科的教學特點,可以通過肢體語言等多種元素進行互動。游戲開始后,教師先提問一名學生:“What do you like?”該生可以走上講臺,也可以站在原地表演。以音樂學科為例,被問到的學生可以站起來模仿音樂教師彈鋼琴的樣子,也可以用唱的方式表演。其他學生通過觀察他的語言、動作等,猜測對應的科目是。在其他英語閱讀教學開始前,教師也可以借助游戲互動讓學生猜測英語詞匯,如在關于體育項目的一些詞匯學習中,讓學生模仿體育運動的動作,如打籃球、踢足球、打羽毛球等,然后讓其他學生猜play ,,等英語詞匯。
由于小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接觸的都是一些常見的生活化詞匯,采用模擬表演或者精彩游戲互動導入方式,可以活躍英語閱讀氣氛,使其在好玩的游戲中慢慢熟悉和掌握各種應用詞匯的含義。
(四)媒體導入法,增強英語閱讀的認知
隨著信息化技術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普及,多媒體教學成為越來越多英語教師喜歡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多媒體中獨有的畫面、聲音,以及具體、形象的展示效果,都可以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幫助他們通過可視化的畫面快速理解閱讀文本。在進行長篇幅的英語閱讀教學時,大量的閱讀文本信息會讓小學生感到一定的學習壓力,為了降低他們的壓力,增強其對英語閱讀內容的認知效果,教師可以借助媒體導入的方式進行引導教學(吳燕 2017)。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Unit 5 time板塊的文本分別介紹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每一個季節都搭配了一些該季節應有的特點及適合開展的活動。以春天為例,課文中這樣描述:“In ,it is warm. We fly ,we go ,we love .”每一句話都對應了一個春天獨有的場景。面對這樣的閱讀內容,教師在課前導入環節這樣設計:呈現閱讀文本中的每一個季節,然后結合閱讀文本搭配對應的媒體畫面,如“In ,it is warm.”;呈現“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冰雪融化”的畫面;“We fly ,we go .”搭配“小學生與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去劃船、放風箏”的畫面。通過具體、形象的展示,小學生在閱讀學習前已經從圖畫中基本明白了閱讀文本的內容。這時,教師可以將畫面定格,讓學生扮演“小老師”的角色,分別指出每一幅畫對應的英語句子的意思。
通過媒體畫面的引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倍增,可以在自己喜歡的形象化教學方式中走進新課的學習,提高對新課內容的理解,增強語言與畫面的對應關系,提升語言感知能力。
(五)視頻導入法,營造英語閱讀的情境
情境導入是課堂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選取與之有關聯的背景資料,并通過多媒體播放,讓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中感同身受,從而結合情境展開思索,開展更深入的閱讀學習。因此,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模擬各種真實的情境,營造濃厚的語言學習氛圍,幫助學生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張一凡 2016)。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Unit 7 How much?的內容情境發生在各種購物場合中,如超市、水果店、文具店等。在閱讀教學開始前,教師借助多媒體營造生活中常見的購物情境,如 、、 Shop等,然后選擇學生喜歡的某一個場景進行對話問答:
T:This is a . What do you like?
S:I like . I want a . I like . (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紛紛給出各種想要的物品種類。)
這時,教師借機扮演售貨員的角色,引出本堂課中的新句子“Can I help you?”,然后順勢提問學生:“如果你到某一個超市或者書店買東西,一般都會怎么詢問?”從而引出常用句型:“How much is that ...?”在了解了本堂課中的兩個主要句型后,在模擬購物環境的熏陶下,學生能快速進入閱讀學習,并輕松掌握這兩個基本句型的應用。
又如,在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Unit 8 Our 的閱讀教學導入設計中,為了契合本單元關于“夢想”的教學主題,讓學生對本堂課談論的內容有探索學習的欲望,教師設計如下導入環節: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各種職業的相關畫面,以及不同職業的工作場景等。其次,提問:“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Why?”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回答。由于每個人都有夢想,學生發言比較積極、主動,如“I want to be a I can help many .” “I want to be a it can the of ’s .”等。有了真實情境的烘托,學生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參考視頻畫面中的情境聯想自己的夢想,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新課學習,加深對新課內容的理解。
結語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是小學階段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導入方式,激發小學生的英語閱讀學習斗志,喚醒他們對閱讀文本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圍繞小學生的喜好及閱讀內容的特點,創設更多新穎的導入方法,充分利用課前導入環節。
引用文獻
胡蓉蓉. 2021. 淺談小學英語教學課前導入 .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Z5):65-67.
吳昊. 2018. 初中英語教學課前導入策略研究 . 校園英語,(51):192.
吳燕. 2017. 小學英語教學課前導入的策略 . 校園英語,(7):100.
徐虹敏. 2019. 如何優化小學英語課堂——淺談小學英語課的導入 . 名師在線,(25):10-11.
張一凡. 2016. 精彩始于課前——例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導入活動的有效性 .山西教育(教學),(7):22-23.
(本文首次發表在《英語教師》2023年第10期)